探索古诗联动教学,创新作业助力“双减”王鸥当妈后换了风格,穿条纹衬衫+短裤+小白鞋,41岁美出新高度

深秋万叶黄,纷飞如诗笔。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双减”政策,近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龙泉中学附属初中(向阳桥中学)承办的成都市七年级语文“作业价值功能的课堂实现——以七年级古诗教学为例”主题研讨活动在向阳桥中学举行。成都市七年级语文中心组现场进行听课及研讨,成都市七年级语文教师近千人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与教研活动。

此次教研的主题是根据四川省教科院本学期教研的总体部署,选择“作业价值功能的课堂实现”作为研究点,通过课前、课中作业的设计、实施,以一篇精读带动学生自读,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建构、发现”的转变。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师生访谈、评课议课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堂教学

第一课段由成都市龙泉驿区向阳桥中学李博老师执教。李博精心设计课前作业,用文、图、表多种形式展示诗歌创作背景,设置不同类型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初读预习。在此基础上,李博“缘题入诗”,巧用题目这把解读诗歌的金钥匙,从扣题、入题、点题三个方面探寻诗歌标题与内容、景物与情感的关系。课堂内容与环节时时呼应课前作业,课前作业充分地体现对课堂的支架作用。同学们在精彩的课堂中习得品读古诗的方法,于景中悟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脉脉情思。

欲求其效,必尽其方。同学们以第一课时中掌握的精读方法,从解读标题、分析意象两方面自读《夜上受降城闻笛》,高效完成课中作业。十分钟的课中作业后,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老师张丽媛带来古诗阅读作业价值功能提升课。课中作业既回扣上一课段的核心内容,又体现了在第二课时中的拓展与升华。张丽媛与学生充分对话,引导学生围绕着景物本身特点,以景与景的组合和诗人选景描景的侧重点去领悟情感。她还巧妙区分了“诗中人”和“诗人”两个概念,将“诗中人”看作诗人笔下的重要意象,在前一课段搭建的“景”与“情”的关系中又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第二环节:师生访谈

“课堂为学生而设”,学生是一堂课最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现场采访”环节,成都七年级语文中心组成员吴利容老师就课前作业和课中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与李博、张丽媛及四位学生代表展开对话。

师生们认为:李博的课前作业内容上较传统的预习作业针对性更强,形式上运用群文阅读理念,选取了图、表、文多种类型的背景材料辅助理解,同时还搭建了概念支架、阅读支架,为有效、有深度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张丽媛的课中作业主要设计了“理解标题”“分析意象”两个环节,虽简单但极富巧思,不仅对上一节课进行了回顾和巩固,还通过选取多样的文本和素材,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实现古诗阅读方法的验证、迁移和运用。漫谈之间,作业设计的重点、亮点和思考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呈现,也引发了在场老师们的热烈探讨。

第三环节:评课议课

小初视角多元评课,教学优化共同探讨。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附属小学的朱启元老师以小学一般古诗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指出初中古诗教学更注重方法指导,紧扣诗题、解诗意、悟诗情。而初中古诗教学在作业设计中,更注重意象的多角度分析,这样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朱启元认为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作业设计“情境化”,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的岳书溶老师表示,作业设计要关注课标与教材编者的意图,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编者意图则反映了重点和难点。在作业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岳书溶强调学生前置作业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跟上课堂节奏;教师也可以通过前置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成都市七年级语文中心组成员朱莉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首先从价值及功能上明确:作业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助于继续发展和扩充教育的价值。她提出:前置性作业、课中作业、课后拓展性作业前后综合一体才能对有效支撑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在作业设计环节中,学习“情境还原”应得到重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文本;同时,作业价值功能的课堂实现需要教师把学生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实现从“讲授中心”到“学习中心”的转变。

秋之美在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深研与提升。向阳桥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教研以“双减”为背景,在课前作业、课中作业价值功能的课堂实现上做了有益探索。关于“如何进一步突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如何更高效实现作业在课堂内外的重要功能价值”,期待大家能有更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钟传亮)

供图:成都市龙泉中学附属初中(向阳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