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回头看小学,语文成绩不理想,和刷多少题没多大关系

  来源:鱼sir家长圈

  说到语文考试,你会想到什么?

  基础、阅读、写作?这的确是我们当前语文考试的三大模块。

  当孩子们在一张语文试卷上扣分,我们可能会让他多抄写几遍生词,多刷刷题,多背一些答题技巧,甚至背诵好词好句。

  今天,我们想把这些传统学习方法都放一放,从语文学习的底层逻辑上来探讨:

  很多卷面上的失分,其实都指向了孩子“表达”能力的欠缺。

  一般人看表达,大多以为是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或者认为会主持的人、会朗诵的人,就是会表达的人。

  但何郁老师这一期「鱼圈大咖小灶」的讲座,会突破我们常规的认知:

  会表达其实是一个人底层能力的表现。

  何郁老师是北京市特级教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者。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专家,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以下文字整理自何郁老师的讲座。

  先来聊和我们孩子息息相关的“表达”。

  在语文试卷上,表达指向了三个方面:阅读理解、精准表达和写作。

  我们就以今年高考的语文卷为例。

  表达=阅读

图源: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

  这道题在整张试卷的阅读题中算是中等题,中等题意味着绝大多数同学都应该拿分。

  但很不幸,在实际批改中至少一半同学不怎么拿分或者只能拿一半分。

  经过了解,发现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有答题思路,知道要回答“做到怎么样,没做到怎么样”,这说明他的阅读能力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部分是他有思路却不会表达,他不会造句子,或者写的句子七零八落、疙疙瘩瘩,无法把自己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那自然就得不了分。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孩子在阅读题上经常扣分,不能只考虑是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问题,也许是他不合格的表达拖了后腿。

  表达=精准表达

   再来看全国甲卷的语言运用题。

图源: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

  题目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这位老奶奶絮絮叨叨说的一大通话精简成简明扼要的语句,把关键信息表达出来,不超过80个字。

  这道题给到的标准答案一共三句话,每一句话都表明一层意思,前后有逻辑,文字有条理,所有的重要信息都没有遗漏👇

  答案

  大夫好!我昨天晚饭后就头疼,先是头顶黑疼,一跳一跳的,后来整个头都疼。睡了一觉,今早还疼,头一晃就更疼了。另外,我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这道考题很贴近现实生活。

  在实际中,我们是不是发现,有些人确实很能说,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但他话语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找不到重点,听的人会很心累。

  这就是不够精准的表达。

  在高考中,上面两道题的分值都是6分,这6分不难拿,只可惜很多同学在这个上面栽跟头。

  表达=写作

  在考卷中,写作也是一种表达。

  (1) 思辨性

  在小学阶段我们孩子学习的重点是记叙文,但去看中高考试卷,就会发现孩子必须要学会思辨性地看待问题。

图源: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

  今年新课标I卷的作文就想考查学生对于一个“新事物”的思考和判断。

  很多孩子都能写一点,但想要拿高分,就要在作文中表达出思考深度。

  如何体现思考深度?需要孩子有强大的思辨能力。

  他的观点经过了反思、质疑、对比,更加清晰、准确、严谨,就更有说服力。

  (2)文学性

  语言表达当然离不开叙述,这在高考作文题中也是常见题型。

  说基础一点叫叙述性表达,说高级一点就叫文学性表达。

图源:2024年北京高考卷

  像北京高考卷的《打开》,就要用到叙述性的语言表达。

  需要学生能刻画人物,能讲故事细节,能勾勒画面,勾勒画面要有情境感,要能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些要求都属于语言表达的文学性。

  (3)实用性

  最后,我们的表达还要落地,这就是表达的实用性。

图源:2024年北京高考卷

  此类题型在现实生活中对应非常多的应用场景,都是考查语言的实用性,也叫情境化考查,在新课标中是未来考查的趋势之一。

  所以,光是作文这一项,就考了这么多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表达、实用能力表达,还有文学性的表达能力,可见表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表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每天都要说话,和人交流,发表观点,以至于表达好像是一件很极其平常的事,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了。

  但在语文新课标中,表达的地位是很高的。

  新课标中的“表达”地位

01

  我一直认为,新课标不仅仅是老师要看,作为家长也应该了解下,因为养育一个孩子,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

  今天我们简单指明一下,家长可以不去研究这些字眼背后要怎么落地教学,但请家长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

  我要重视孩子的表达学习,我要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第一,新课标中,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以及课程内容,都涉及表达。

  比如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当然指口语和书面书写;

  比如培养合作交流能力,这就需要表达能力。

  第二,课程理念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都和表达相关。

  第三,课程内容中的发展型任务学习群、拓展型任务学习群都明确了表达的要求。

  发展型任务群的三个要点:实用性的阅读与表达,文学性的阅读与表达以及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正好是我们上面讲到的高考考查作文的三个主要方面。

  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训练这三种表达。

  新课标中的阅读和表达

02

  表达能力和孩子的阅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输出,那么没有一定量阅读的吸收,我们的小孩子如何有高质量的表达。

  在新课标中对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提出了阅读方面的要求:

  (注意是课外阅读量,不包括课本)

  ·第一学段(1-2年级)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背诵诗文不少于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四学段(7-9年级)

  背诵诗文不少于8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课外阅读目标不少于5万字,一般孩子都能完成,两个学年5万字肯定不在话下。

  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时未必所有小孩都能做到。

  五六年级课外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相当于通读一遍《红楼梦》,很多孩子都已经达不到这个要求了了。

  到了初中阶段,课外阅读量要求不少于260万字,相当于四大名著中读完三本,这个量太少孩子能做到了。

  更扎心的是,课标的要求其实是底线,不是最高要求。

  现实是,我们的孩子连底线的阅读量要求都很难完成。

  可想而知,没有这样的阅读量,想要孩子出口成章,下笔千言,该有多难了。

  我今天和大家把新课标解析一番,就是希望能引起家长对于表达和阅读的重视,我们要看到分数背后孩子还需要加强的地方。

  最后我们分享今天讲座的重中之重,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训练孩子去学会高质量地表达。

  抛开表达在考试中的分数占比,我更想强调表达和孩子的成长密不可分。

  1.学会沟通和交流

  沟通和交流在孩子的生活中很常见,以至于我们很少会特别去训练。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个专门的模块叫口语交际,里面涉及到很多表达方式:

  ·如何邀请别人一起游玩

  ·如何有礼貌地请别人帮忙

  ·如何委婉地拒绝别人

  ·如何给他人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还有一些观点的讨论: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开展一场辩论赛

  表达得体,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之外的帮助。

  2.学会写日记

  写日记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表达的方式。我们的孩子的确经常写日记,不管是学校要求还是家长要求。

  但,孩子们写的日记很多都是无效的,它只是记录了一天做了什么事情。

  真正对表达有用的写日记,一定要有描述性语言做基础,而不是纯粹的流水账。

  当孩子大一点,我们可以跟他说,在日记里尝试写下自己今天的思考,为思辨能力打基础。

  3.学会表达真情

  孩子的世界是很真诚的,他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他感受到了爱就会写下爱,这就是孩子们写作的难能可贵之处。

  一篇文章如何打动读者?

  除了新颖的立意和华美的语言外,更重要的是写自己心里深处的东西,最好是自己感动的东西,那就是真情实感。

  一二年级孩子的作文,可能写得很一般,甚至令人捧腹,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表达最大的优势就是——真情。

  把这种真情保留住,表达是很需要有真情在的。

  4.学会记录生活

  让孩子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重大事件。

  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为了写而写,不是只有写作文的时候去回忆日常生活里有什么特殊的事件。

  在日常中,当发生了一件让孩子很高兴的事,或者有一个让他悲伤的瞬间,我们都鼓励孩子原原本本地把这份真实记录下来,写下来就会有意义。

  5.学会讲故事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即使在他吵闹不停的时候,听到故事他会安静下来,这是天性;同时他们也喜欢讲故事,讲书上看到的故事,讲他们自己编的故事。

  至于故事的题材,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都可以。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着他们安静地坐下来,倾听即可。

  如果孩子读完了一本书,也可以让孩子讲一讲书中的人物都发生了什么事故,有什么是他印象最深刻的。

  这也是在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6.学会演讲(打磨演讲文字)

  演讲不光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甚至可能会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演讲时的稿件需要一遍遍打磨,要尽量运用口语化的语言,要尽量用形象的直观文字。

  演讲使用的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这样才是一篇能感染人的演讲稿。

  当孩子有登台的机会,就陪着他一遍遍打磨演讲稿,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表达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鱼圈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