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校老师:高中回头看, 小学初中最要抓的是这件事

当听完高中老师深入剖析当前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和挑战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培养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的难度不断增加,题量变大,题型变难,而真正的阅读能力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和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至关重要。

01

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很难!

为什么说很难呢?和 20 年前甚至是 10 年前相比,现在的高考语文变得难度很大。

难点 1: 题量变大了,做不完是常态。

很多学生语文成绩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写作文时剩不了半个小时,那你想一想,作文肯定写不好。

作文写不好,就比别人多扣了 5、6 分,前面如果做的再不好,就比别人低 10 分,这很正常。

难点 2: 题型变难了。

以北京高考试卷为例:科技文阅读由原来 1 篇短文,变成 2~ 3 篇,还增加了主观题,难度非常大。

2024 年北京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材料

文言文由人物传记,变成议论性文本。今年北京卷文言文考的是墨子,这对孩子文言文的理解、思辨能力的要求很高。

文言文原来都是选择题,顶多画横线、断句、翻译翻译。现在开始考主观题了,6 分一个。孩子根本看不懂,还得硬着头皮写。

再比如说诗歌鉴赏,一方面诗歌本身就很长;另一方面,为了考所谓的迁移能力,不考诗人的典型风格。

高考语文考查的就是要避免让你贴标签。你一贴标签就说明没真正的读懂这个诗,而是在套路。

不是说考试故意难为孩子,我觉得出题老师没有那么损,这样的考试就是告诉大家套公式不行了,必须得真正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拿不到分:一切套路都没有用,考试就是反套路。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应该从小重视语文,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避免临时抱佛脚。一切以高中为起点开始的语文学习都学不好。

02

不阅读,高考语文超不过 110 分

一句话,读得好,便能学得好。

在语文学习中,读课外书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语文考试,考的不是智力,是一个人的眼界和境界。总之,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不超越考试,就不能赢得考试,人不行,语文成绩也肯定不行。

第一,小学阶段,最核心的就是培养阅读习惯,做事的耐力。  这两条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有阅读习惯,就得坐得住。做一件事情不能坐一会儿就起来干干别的,这就没有专注力。

从阅读习惯倒推要做什么?一定要给孩子选合适的书,选孩子喜欢的书。

孩子有时候不爱阅读,并不是天生的不爱阅读,而是读着觉得很无聊。所以,特别我建议多买书、买好书。再好的学区房, 也不如一间好的书房。不一定必须有书房,但书架要充实。

每年买 50 本适合孩子的,十年下来就有 500 本。

还有很多人问我,小学娃读了不少书,阅读理解总是扣分,要不要做些题。 

我的看法:别说小学不用刷题,高中阶段都没太大必要。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只把一些非常没有营养的题来作为孩子主要的训练,孩子会非常烦躁,不利于往高端发展。

如果中小学就盯着考试这件事不放,自然会挤占阅读的时间。

其实,越是爱学习的孩子越痛苦,甚至质疑人生,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题还依然达不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做了太多的题。

第二,初中阶段,不要放弃读书,广泛涉猎。

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学一些才艺还是其他兴趣班,一到初中就全给孩子掐了。小学时候随便学,到初中就没了。

为什么?因为课业负担重。没时间参加什么跆拳道、围棋、足球等兴趣班了。

我认为这恰恰是不好的选择。如果你觉得到了初中就应该成为一个每天只学习的人,这个孩子的成绩不会太好。

我有一个经验,就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什么都好。语文学得好,文理兼备,人情练达,多才多艺。在各项活动中,最能折腾的,往往是最顶尖的。

所以,到初中的时候,首先不要放弃读书。而且,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可以不用很专,初中的阶段一定要广泛的去读。

第三,高中阶段,更不要放弃读书。

可能有好多家长初中还能坚持阅读,但是到高中觉得马上就要高考了,一定要不能读 ” 闲书 ” 了。读点教辅可以,但是闲书就不要读了。

但到了高中呢,我觉得从语文学科也好,从一个孩子的精神成长也好,更要阅读。

一个人到了高中阶段,就可以有自己比较独特的阅读领域了,比如说就喜欢读哲学类的,或者历史,或者科普类的书 …

到高中如果放弃了读书,语文就很难过 110 分了。因为过 110~115 分以上,不是靠课内的知识能够解决的。

如果大家有更高的追求,说语文要考 125 分、考 130 分,那一定是课外阅读的加持。

为什么?因为语文考卷,看似它是个考题,实际上它不像那些数理题目,不是一个所谓测试智力的问题,它考的是精神世界。就是这个孩子,你的精神世界是否够饱满?

因为语文阅读理解问的问题,问的都是一些作者经过了深思熟虑,经过了精致表达所呈现出来的文字。

如果只看表面,你理解的很肤浅,本人就很肤浅,怎么可能理解到一个很深入的一个灵魂呢?

西方有一句谚语,要想读懂神曲,就要站在和但丁一样的高度。我们可能达不到但丁的高度,但你努力去接近是可以的。

在高中阶段大量的阅读,才能保证你能和人类成熟的灵魂对话,通过对话去理解它。否则的话,你想想,就孩子那十几年的小经历,除了刷点题,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阅历,怎么可能理解到位呢。

所以,阅读实际上是让我们自己的判断更准确,让我们的灵魂更丰满。

让人生更有价值,这样的一个逻辑,才能把阅读题做好。

03

以阅读促进孩子心灵的深刻发育

为什么要让孩子多阅读,并且多读经典?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做了回答: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义务让孩子接触一下中国最优秀的经典文化。

再功利点说,面对语文考试,那些题的材料都是老头们写的,平均年龄肯定 40 岁以上,理解这些人精的话,就靠孩子那个小简单小脑瓜能行吗?

但是看得多了,见得多了,我连秦始皇的大脑是怎么想的都知道,怎么会答得不好。

所以,语文如果要考好,一定要认真地读读人类精华。

那孩子从小读经典呢?读原文肯定不适合,可以从故事出发去读。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听历史故事。三十多年前上小学时,我几乎每天都要听收音机,听评书联播。宁可不吃饭,不落一回书。至今我仍会不定期重温其中的最爱。单田芳先生讲张作霖父子的《乱世枭雄》,便百听不厌。

喜欢上故事后,才有兴趣把原著翻出来看。而且,阅读会产生连锁反应,让我们顺藤摸瓜,从武侠小说《三侠五义》对接到《史记》。这样,阅读面就打开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阅读当作一件 ” 好玩 ” 的事情,用 ” 玩的方式 ” 向美的深处探索,解放阅读的严肃性,让阅读变得美好有趣。

把一本书变成一套玩法,可以是一场挑战、可以是一场戏剧、可以是一个创作、可以是一场游戏……通过 ” 体验 + 玩创 “,寓教于乐,寓读于创。

比如,孩子阅读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时,就可让其通过阅读初探名画的内涵,再找到一张名画,用一周时间探索这幅画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表达涵义等等,像侦探一样分析它美在何处,有哪些价值。

然后,鼓励孩子用他所擅长的方式重构这幅画,进行名画再创作,将作品展示给周围的人看,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AI 的到来,一方面加速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让人在目不暇接的过程中流于浅表化。而 ” 慢慢读书 “,却是一个促进思考与心智成长的最佳方式。

对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读书意味着让思维沉浸在一个相对复杂而完整的逻辑中,借助整本书的思考,帮助心灵向纵深延展和发育。

当孩子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展开阅读,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就会发生。通过分析和批判性地思考所阅读内容,并对作者意图、文本结构、主题和背景的深层次挖掘,在总结和反思、讨论和分享中,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促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生长。【END】

来源 | 小花生网

作者 | 杨志刚   北京四中高中部语文教研组长

书单

2024 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