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新教材来了!浙江明年启用,最受关注的是语文!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及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工作情况。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2019年9月率先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等6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
浙江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昨天随之发布“重磅信息”——浙江将从明年开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说,现在的新初三年级,将是新教材的第一批使用者。
高中思政统编教材:
讲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介绍,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了解;《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则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
教材采取“春风化雨”的方式,讲述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李大钊等革命先烈,董存瑞等革命英雄,集中阐述革命文化,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3人参与热议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
值得关注的是,在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占比近半。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
这个数据昨天迅速蹿上了网络的热搜榜,有网友笑称“这么多古诗文,感觉眼前一黑!”更多的网友点赞“越大越觉得古诗词文言文的意境真美!”
同时,语文教材选取了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作品,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此外,《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也出现在教材目录中。
《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致云雀》等十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入选教材。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表示,对于这类作品的选取,重视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分析,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文化鉴别力。
33人参与热议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
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著作80余部
普通高中《历史》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张海鹏介绍,教材呈现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回答记者关于“历史教材中的英雄人物如何选取”的问题时,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蓝表示,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重视发挥英雄人物的育人作用,在必修课《中外历史纲要》的上册,共有70多位、近30个英雄群体。如开疆拓土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倭英雄戚继光,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的赵一曼、左权,抗美援朝中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等。
徐蓝特别提到,教材中对英雄人物的介绍除了正文的描述,还特别设置了“活动课”。“希望通过学生自己来梳理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收集和整理他们的名言名句,使学生真正在探究学习中感悟、认识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从而涵养同学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铭记英雄的宝贵品格,学习他们的民族气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33人参与热议
新教材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语文了
尤其是古诗文
为什么要学古诗文?
对于网友们纷纷热议的古诗文占比,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黄华伟老师认为,这并不是教材变化的重点,但古诗文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却是事实。
其实,早在浙江省上一轮课改中,古诗文的数量就有了显著提升,大约占所选课文的比重也超过了40%。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白话文脱胎于文言文,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都是从文言文中来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能到达怎样高度,与文言文的功底密切相关。”黄老师形象地说,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高还是低,高出来的那一截,就是文言文能力。
今年高考后,快报记者曾采访了学军中学的黄文令杰,他高考语文143分,就非常喜欢古诗文,平时爱看《古文观止》。
黄老师说:“确实如此,文言文功底差,要想高考考出高分,是很难的。”
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
浙江新高考进入第五年,语文、数学、英语是三门必考科目,这几年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喊出“得语文者得天下”,一大批尖子生在高考的激烈角逐中,语文成为最大的拉分科目。
今年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其中阅读70分,作文60分。不光是高考语文,细心的家长发现,今年中考语文卷第一题也是一篇阅读。这样的命题模式和评分比重,让参加老高考的一代人大吃一惊,有人评价“这真的颠覆性的改变!”
随着新课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两年部编教材在小学、初中逐步投入使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评价体系,都在发生变化,中高考的命题方向是最直接的风向标。
1
高考考查“整本书阅读”
今年高考语文卷中一道节选自《呼兰河传》的阅读题,给高中语文老师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篇阅读理解题目要求——
1、简析文中以下文字的语言特点:“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一些考生离开考场后,仍对这道题目印象深刻。
杭州学军中学资深语文老师韦玲珍说,这考查的就是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总分有20分。节选的内容是整本书中能体现创作特色的内容,材料也比较贴近高考难度。以往的大阅读多为一篇独立文章的删改,较少从整本书中节选部分内容来阅读。而整本书背景下的阅读就要求学生养成整体的、深度的、自主的阅读意识,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韦老师说,2017年的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今年高考首次出现整本书阅读,跟新课标对接,还是蛮有意义的。
“现在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节选自《边城》《红楼梦》等名著,一般上完这篇课文就好了,不会深入地去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全国多地2019年启用的语文新教材中,有专门的“整本书阅读”单元,要求学生阅读大篇幅的有深度和厚度的文本,对老师的教学也是新的挑战。”
任教17年,作为知名度极高的一线语文老师,许涛亲身感受着这十多年间高中语文学习的变化,他说,“今年高考语文卷给现在的学生,确实带来很大的启发。这几年在学生间还流行一句话,讲的都不考,考的都不讲。面对越来越高的阅读要求,学生和家长出现担忧,很正常。
“因为语文的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工具性,另一种是人文性。小学阶段更侧重工具性,从字词等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开始学习,到了高中以后,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语文的学习也从文字过渡到文学,最后走向文化,视角、格局与小学阶段,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2
初中生阅读速度要求
每分钟500字
今年杭州中考,有老师评价“明显感觉题型灵活不少”。一位老师说,学生下笔做的第一题就是一篇节选自现代文《乡土情结》的文章,在阅读中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运用。
题目如下: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e)。
考生要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选择正确的拼音,选择“故知”的正确释义。
语文中考卷名著阅读题还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原题要求,“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杭州一线资深语文老师朱老师说,去年杭州的中考卷就开始要求分析名著人物。近几年浙江各地中考的名著阅读题,都在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她在今年中考前对120位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80多位考生对名著阅读产生焦虑,70多位考生对考卷上的与“人物”相关的题型束手无策。
翠苑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赵海建说,这样的题目是对学生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能力的考查,是考纲中“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要求的体现。
从今年杭州中考的考查范围说明来看,名著阅读考查范围从去年的6本增加到了18本,其中10篇小说的阅读比重最大,其他是散文、诗歌、传记等。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体会,能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并调动阅读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明确要求阅读速度在每分钟500字。
杭州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金铃说,杭州初中学校去年开始使用统编教材,七年级侧重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学习;八、九年级则更侧重文体阅读特质。新教材特别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语文生活延伸,冲破语文教学小格局,实现终身阅读大视野。
3
高中老师对两个班调查证明:
语文光刷题根本没用
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改如何调整?
从今年9月开始,小学1-4年级继续使用统编教材,5-6年级更替为统编教材。这几天,各区都在组织老师们进行新教材培训工作。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蒋军晶说:“小学阶段的阅读,很多学生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和知识层面,我们希望小朋友往前进一步,多思考更‘高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用这个标题、文中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结局为什么要这么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这个社会,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了,阅读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天长小学资深语文老师史剑波说:“关于阅读量,新课标里有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按照我们的想法,小学毕业达到2000万字的阅读量,才会有质的区别。同样是读一本书,有些孩子只看到情节,书读得多的孩子会深入感受更多,比如表达形式、蕴含的内容等等。
“我坚信一点:阅读量和诗词量大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中,感官会更加敏锐,也会更具观察力、思考力、写作力。”
语文名师许涛说,对于当下的语文学习,大家不必过于焦虑。有几点建议供分享——
首先,要从课内到课外。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过的,如果一个学生只拘泥于课堂,那么他的源头活水会非常少,思路枯竭。有的孩子,高一到了高三,语文学习包括作文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字写得越来越丑了。显而易见的是,这位学生将所有的语文学习都集中在了课内。这肯定就出问题了。其实生活当中的一切都可以跟语文挂起钩来,可以去思考可以去探究。
其次,要从题海到书海。理科刷题相对有效,强调熟练和精确性,但语文更强调积累,强调思维。但现在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中小学语文学习就开始刷题,给你一本练习让你做。
“这是我最担忧的事情,很多学生到了初中,开始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现阶段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小学。一到初中,学生就反映没有时间去阅读。虽然布置了阅读书目,但疲于应付。
多做练习对语文学习有没有帮助?许老师举例,某重高一个语文老师暗暗地做过一个比较,在一段时间内,对校内某一班的学习加强训练强度,另一个班题量保持不变,用阅读的方式来弥补。结果发现,加量的这一班级,语文成绩并没有提高。
这个结果引发关注。学校老师又做了另一组调查,一个班做一本练习册,另一个班增加一本练习册,其他学习方式都不变,发现做两本练习册的这个班语文成绩未必出现提升。
第三,从功利到超脱。比如学生说,教的都没考,考的都没教,这是因为学生和老师仍在点对点地学,点对点地教,用套路去学习,比如知识点整一整,背出来。但从现在的语文学习要求来看,这方面呈现地越来越少,更多地走向了能力层面。
许老师也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女儿每天看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他建议,小学生家长不如趁着孩子心底还柔软,为他种下一棵精神的种子。
来源 | 综合都市快报、温州日报
编辑|林子涵 实习生 陈默
责编 | 唐亦佳
往期回顾